白翅啄木鸟

Picoides leucopterus   Salvadori
   

  268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指名亚种,标本采自新疆南部。)头顶、背及中央4对尾羽黑色;自嘴角至胸侧有一宽黑色带,额、耳羽及下体白色;颈项有一赤红斑(雌鸟缺)。翅上小覆羽、肩羽及内侧飞羽白色,后者有黑色羽轴纹及羽端;初级飞羽主要为白色,有黑端斑及次端斑。外侧尾羽白而具黑横斑。
虹膜洋红色;嘴黑色;脚黑色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10) 66.6 230.5 31.7 125.0 87.6 21.8
(60—80)(202—260) (30一34) (120—128) (80—95) (20—24)
♀♀(7) 65.1 224.0 29.7 123.3 89.1 21.4
(60—74) (213—245) (28—33) (120—128) (86—94) (20—23)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羽色似大斑啄木鸟,但体形较小,翅上大白斑亦非黑白相杂状;下体洁白色而非污白至污棕色。

大小

量衡度(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10) 66.6 230.5 31.7 125.0 87.6 21.8
(60—80)(202—260) (30一34) (120—128) (80—95) (20—24)
♀♀(7) 65.1 224.0 29.7 123.3 89.1 21.4
(60—74) (213—245) (28—33) (120—128) (86—94) (20—23)

生境信息

生态 常单独活动于胡杨林间,间或亦在绿洲附近树木较多的地方活动,但很少见。在新疆分析15个鸟胃,主要吃昆虫,以鳞翅目昆虫为主,次为鞘翅目昆虫,亦发现地老虎,此外还有植物质及植物种子。繁殖期在4—6月。巢营于树洞内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此鸟数量稀少,应加以保护。此鸟食虫,对人类有益,也应加以保护。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,同样亦应加以保护。

分类讨论

亚种分化 白翅啄木鸟分化为5个亚种,国内只有1个。
分类讨论 郑作新(1976)曾记录为2个亚种。应合并为1个亚种。我们亦觉得将克拉玛依与准噶尔盆地的标本定为2个不同亚种不妥,因二者在同一地理位置,故我们亦认为只有1个亚种。

引证信息

Picus(Dendrocopus)leucopterus Salvadori,1870,Atti Acad.Sci.Torino,6:1298
(新疆:喀什准噶尔盆地).